2020年10月29日下午2点,在沙河校区11号楼203会议室顺利召开了国民经济学系务会暨党支部活动。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讨论会”,s36沙龙会院长陈斌开、党委书记郭冬梅、副院长赵文哲列席,国民经济学系教工党员赵丽芬、黄乃静、徐翔、田子方、赵扶扬、宋菁菁参加会议,参会教师就国民经济学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赵丽芬教授在肯定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优势的同时,提出当前国民经济管理与经济学专业存在较多重合,培养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对此,她建议梳理人才资源和整合全校资源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例如,设置《大数据与经济管理》等契合时代背景的课程。
党委书记郭冬梅认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伴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校友。因此应梳理学院发展脉络,整合校友资源,做好传承。
院长陈斌开提出,当前全国的经济学教育主要建议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框架上,这些理论框架却与中国实践有巨大差别。对于经济学教育与中国经济相脱节的现状,国民经济管理作为中国经济与管理教育的排头兵,应更紧靠国情。
副院长赵文哲提到,国民经济系师资团队强大,同时设有国民经济管理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优势,将专业建设与其他方面结合起来。例如将教学和科研紧密衔接,使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
系主任黄乃静老师也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史进行细致的梳理,并纳入课程培养体系中。此外,她建议设立数据研究基地,将国民经济管理的教学实践与前沿技术充分结合。
徐翔老师认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应加强宏观和中观经济视角,然而,其他高校普遍存在的把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并到宏观经济专业中的行为,是较为不妥的,因为国民经济管理更偏重于对中国的管理实践。此外,他建议系列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也应该将关注点放到中国宏观和中国民生等方面,与教学和专业建设,形成互动。
赵扶扬老师认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但当前教科书上的宏观调控理论框架均建立在西方经济理论框架上,与中国的管理实践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他建议对中国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政策进行细致的梳理。
田子方老师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一是,在“两个一百年”战略布局的引领下,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天然地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融合;二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逐渐转向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经世济民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三是,人才培养过程可以依托学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格局。